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正文

哲学新书联合书单|生命感受:何以成人?

  • 文学
  • 2025-04-04 18:26:04
  • 6

《从故事到知识:政治社会学观察》

张静 著,东方出版中心·象形文字,2025年2月

《从故事到知识:政治社会学观察》汇集了张静教授近年来的研究精华,反映了她以中国实践为基础构建普遍化社会学方法的学术探索。在本书中,中国经验不再是某种通行理论的例外,而是具有一般意义的知识起点。中国的社会变迁不仅折射出本土的文化、历史和政治特征,更揭示了值得严肃对待的社会学知识。作者强调,问题的提出是研究的关键,“做什么”比“如何做”更重要。书中的多个案例研究,深刻展示了她的政治社会学观察视角:燕京社会学派的独特性、个人与组织关系的隐性变化、基层政府对微观制度环境的影响、互不信任的民间群体的合作等。这些分析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复杂性,更为普遍化的社会学知识奠定基础。因此,本书是阅读中国的一扇理论窗口,为中国故事进入全球社会科学知识体系提供了崭新可能。

《青年们,读马克思吧Ⅲ:马克思和美国》(若者よ、マルクスを読もう Ⅲ  アメリカとマルクスーー生誕200年に)

[日]内田树 石川康宏 著,鲍忆涵 译,东方出版社,2025年2月

内田树与石川康宏独辟蹊径,以书信的形式对马克思经典著作、马克思和美国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没能在美国扎根、马克思一直以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青年们为什么要读马克思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多角度的解读。行文流畅、通俗易懂;体裁别具一格,富有创意。本书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马克思形象,让我们以轻松愉悦、快乐自由的方式品读马克思,了解马克思。

《批判理论与政治经济学批判:颠倒与否定理性》(Critical Theory and the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y:On Subversion and Negative Reason

[英]维尔纳·博内菲尔德 著,孔智键 苏振源 马灿林 译,南京大学出版社·折射集,2025年1月

本书主要阐述了批判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当代前沿问题,力图将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传统和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重新结合在一起。作者博内菲尔德不仅揭示了从阿多诺到新马克思阅读这一法兰克福学派长期被忽视的线索,而且为我们重新思考价值、阶级和国家等马克思主义基本概念提供了新的思路。本书严肃讨论了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可能性与可行性,指明了作为批判理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不仅是对社会经济形式的批判,更是对社会政治形式的批判,在讨论资本主义及其批判方面迈出了一大步。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Das Kunstwerk im Zeitalter seiner technischen Reproduzierbarkeit

[德]瓦尔特·本雅明 著,庄仲黎 译,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2025年3月

本书是本雅明代表作的全新译本。本雅明的文字,无论置于哪个时代都历久弥新,而其身为哲学家、文学、艺术评论家、左派思想家和译者的多重身份,更让他的作品被各个领域奉为经典。本书分为美学理论、语言和历史哲学、文学评论三个部分,收录了本雅明最具代表性的十篇作品,像是《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摄影小史》《巴黎,一座十九世纪的都城》《译者的任务》《说故事的人》等,让读者得以从各个面向理解其思想理路,一窥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心灵。

《墨家之谓教:墨学“宗教性”抉微》

黄蕉风 著,中西书局,2024年12月

本书围绕“墨家之谓教”这一核心问题,从墨家的宗教思想、墨家涉及的宗教伦理辩难、墨家的宗教形态以及墨家与基督教之间的对话四方面探究墨家的“宗教性”。首先分析了《墨子》书中的《法仪》篇,作为墨家判断言论、事理之效能、效用的“三表法”,以及“天志”“明鬼”“非命”三论,深入探究墨家思想的宗教维度。在此基础上,尝试从宗教的角度对墨家所面临的一些经典质疑给出新的回应,如反乎人情(非礼非乐、节葬节用)、陈义过高(兼爱不可能)、逻辑不自洽(尊天事鬼却又非命)等。然后运用宗教学的研究方法推测墨家的宗教形态,就墨家之特性、信仰中心、神论模式,墨子作为“教主”的人格特征,以及墨家的建制组织,分别展开研讨。最后考察近代以来中国基督教徒关于“墨教”的论述,呈现作为“墨教”的墨家与基督教之间的对话成果。本书以宗教之维介入墨学研究,有利于创造性地诠释千年绝学墨学,开创当代墨学研究的新路径。

《拉康式精神病主体》(The Subject of Psychosis:A Lacanian Perspective

[比]斯蒂恩·范霍勒 著,贺罡 译,拜德雅 | 上海三联书店,2025年3月

本书深入探讨了雅克·拉康对精神病研究的贡献,作者将拉康的工作分为四个广泛的时期,详细介绍并分析了每个时期所包含的一系列核心概念和重要文本,尤其是这些概念和文本对精神病临床实践的影响。本书特别关注拉康对临床案例和文学作品的讨论,以及他与心理学、精神病学、哲学和语言学等相关学科的批判性对话。本书为理解精神病的复杂性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伴侣物种宣言》(The Companion Species Manifesto:Dogs,People,and Significant Otherness

[美]唐娜·哈拉维 著,陈荣钢 译,光启书局,2025年1月

赛博格理论之母最新理论成果,一场从“狗窝”开始的变革。探索人与其他物种的共生方式,彻底改变我们对爱与伴侣关系的理解!在与人类的共同生活中,狗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一同参与战争、殖民、狩猎、畜牧、医疗等活动。狗在欧洲征服美洲大陆的过程中充当了殖民者的恐怖工具;在电子战争诞生前,训练有素的狗是最具灵性的一种武器;追踪猎犬不仅能吓住奴隶和囚犯,也救助了迷路儿童和地震灾民……它们不是家中的“毛孩子”,而是人类进化中的重要“同伙”,我们塑造了彼此的生命和历史。从人与狗的故事出发,哈拉维想象人类与他者合作共生的无限可能。每个伴侣物种的关系,都是自然与文化的内爆,是在爱与差异中共同发展、相互构造的过程。《伴侣物种宣言》不仅是一部关于人与动物关系的学术著作,更是一种政治宣言,是在战事一触即发的全球态势中一种充满希望的政治行为。

《现象学的心灵(第三版)》

[美]肖恩·加拉格尔 [丹麦]丹·扎哈维 著,罗志达 译,商务印书馆,2025年1月

现象学和分析哲学是否水火不容?认知科学要完全拒斥现象学吗?现象学能否对认知科学有所贡献,以及从中获得灵感?人能否被还原为“缸中之脑”?面对AI、大数据、算法,我们如何为“人的存在”辩护?我们的性别、身体、民族等观念是如何被塑造的?自然化的现象学,在何种意义上不可能,在何种意义上可能?一门结合现象学、分析哲学、认知科学的心灵哲学是否可能?……当代哲学家扎哈维和加拉格尔联手合作,借助并结合经典现象学和认知科学一百多年来的资源,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法国现代批评大师(白璧德文集第3卷)》(The Masters of Modern French Criticism

[美]欧文·白璧德 著,龚世琳 译,商务印书馆,2025年1月

通过对圣伯夫等11位法国19世纪重要的文学批评家的详细评述,引导我们触摸19世纪的思想内核。《法国现代批评大师》是欧文·白璧德重要的批评作品之一,涵盖了作者对圣伯夫等11位法国19世纪重要的文学批评家的详细评述。正如作者自己指出的那样,研究这些重要的批评家最能引导我们触摸19世纪的思想内核。白璧德用他凝练的写作向读者展示了19世纪法国思想运动的脉络,更重要的是,他有理有据地将这些批评家活生生地带到读者面前,例如,他的详细分析使一些批评家逐步摆脱了“浪漫主义”这一唯一标签,他让我们看到了浪漫主义包裹下的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是如何体现在圣伯夫式的人文主义之中的。白璧德在《法国现代批评大师》中的尝试不仅为文学批评研究提供了模范样本,更为思想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巧妙的入思路径。

《生命感受:何以成人?》

[德]费迪南·费尔曼 著,陈巍 王宏健 译,商务印书馆,2025年1月

本书是当代德国生命哲学家费迪南·费尔曼教授生前正式出版的最后一部学术著作,也是其代表作之一。在学术脉络上,他精通现象学和诠释学,曾以研究胡塞尔和狄尔泰的专著而闻名学界,但他同时始终保持着超越学科界限的视野,试图研究事情本身。具体而言,他所关切的对象是生命本身,或者说人本身。书中,费尔曼延续了在生活哲学方向上的探索,从生活世界的不同层面出发,探讨了“人之存在”这一永恒难题。例如什么是快乐,什么是不快乐;我们与他人共同生活的社会性感受有哪些;时间体验如何塑造生命感受;数字世界的生命感受等。此外,他也结合了诸如哲学人类学、现象学、认知科学、演化论等不同的哲学和科学理论,对人的生活进行了深入的追问。

《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增订版)》

王汎森 著,理想国 | 上海三联书店,2025年3月

关于“近代”“思想”与“学术”,原本那些宏大而牢固的论述,构成了一个强大的脉络,既规定了历史叙述的边界,也限制着我们理解的视野。汎森兄读书多、用心细、思考深,最善于重新探究历史底层和发现隐没资料,在“坚如磐石的堤防上凿洞”(用他自己的话),也最善于巧妙地选择“思想资源”和“概念工具”。在本书中,他不仅使原本有关近代思想与学术的论述“去脉络化”,也总能通过特殊的资料选择、别致的切入角度、清晰的文字表述“再脉络化”,从而可能重建一个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适逢“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晚清士大夫和民国知识人的学术追求、思想世界乃至个人命运与时代剧烈碰撞,从应对“传统学术与思想内部的危机”,到“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纠缠与徘徊”,再到建立“学术社群”的努力、学术世界主义与学术民族主义间的两难选择,思想与学术的系谱贯穿其间。在原有秩序已经崩解的近代中国,任何一种思想都有机会脱颖而出,同时也有许许多多的思潮在竞争,必须摆脱“后见之明”式或过度目的论式的思维,巡回往还于“史家的逻辑”与“事件发展的逻辑”之间,才能发掘其间的复杂性、丰富性及内在的张力,发现晦暗不明的思想与人物,倾听多元竞逐的声音。

《迷宫的线团:培根自然哲学著作选》(Filum Labyrinthi:The Works of Francis Bacon

[英]弗朗西斯·培根 著,程志敏 选编 方云箭 译,华夏出版社有限公司,2025年3月

本书摘译了司陪丁等人汇编的《培根著作集》中有关培根自然哲学的若干文章,包括“论事物的本性”,“论本原和起源”,“瓦勒里乌斯(解释自然)”和“宇宙现象”等经典篇目,它们均可视作《新工具》的雏形,主要涉及培根对物质本性及其运动、自然现象及其规律和自然志及其规划等方面的内容。作者培根认为,人类至今仍受变幻无常的物质所牵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便在于没有建立起真正的自然哲学,所以他力图扭转以往哲学空疏无物的状态,重视实学,希望“借新发明的力量和成果来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实现知识与力量、思辨与操作的统一。概言之,重新研读培根的自然哲学思想,或许可以帮助我们追溯西方实验哲学在开端时的本真面貌,理解其科学应有的伟大抱负。

“人类简史系列”白金纪念版

[以]尤瓦尔·赫拉利 著,林俊宏 译,中信出版集团,2025年3月

“人类简史系列”(全4册)是怪才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作品全集,收录了《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今日简史》《智人之上》共四部贯穿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思想巨著。作品以宏大视角和跨学科的洞察力,全面梳理了从人类起源至今的历史脉络,也对当下的紧迫问题进行了犀利剖析。从智人的崛起、文明的演进,到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的颠覆,再到全球化与生态危机的挑战,层层递进,揭示了历史的深层逻辑与人类未来命运的潜在走向。作为不可不读的经典读物,赫拉利的作品不仅是思想精华的集结,更以其清晰的逻辑、生动的叙述和深刻的哲思,为读者提供了理解人类命运的思想工具,启发我们思考如何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无论是对历史感兴趣的读者,还是关注未来的探索者,这套书都将为你带来深刻的启示与共鸣。

《什么是思想史》(What is Intellectual History?

[英]理查德·沃特莫尔 著,岳秀坤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25年2月

从事思想史研究的学者常常将自己描述为窃听过去对话的人、不同思想世界的探索者,以及过去社会的转译者,而批评者时常嘲讽他们只狭隘地关注少数人的思想;不过,从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当代思想并对其做出理性评估的角度来说,思想史俨然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在这本引人入胜的思想史导论中,作者首先考察了思想史的发展历史,剖析了各种方法论争论,并提出了对这一领域的清晰定义。借助广泛的历史案例,他向读者展示了哲学、政治、宗教、科学、艺术的等等思想如何在其历史背景中起源,它们如何被其所处的社会所塑造,反过来又塑造了这些社会。最后,作者批判性地审视了思想史的现状,并简要讨论了其未来发展方向。

《永久的欢乐:罗斯金政治经济学三论》(A Joy For Ever:Ruskin's Three Essays on Political Economy

[英]约翰·罗斯金 著,董志刚 译,上海三联书店,2025年4月

本书是罗斯金关于政治经济学讲座的合集,包含三大讲座:《永久的欢乐,及其在市场上的价格(艺术的政治经济学)》《给那后来的:政治经济学要义》《微尘的赠礼:政治经济学原理六篇》,内容涉及艺术、商业、政治、伦理等方面,作者基于国民福利与劳动者尊严的立场,全面重释了政治经济学的根基与原则问题。其中《给那后来的》对圣雄甘地产生了极大影响,促使他在南非和印度开办乌托邦性质的田园劳作场所。罗斯金反对经济上的功利主义,坚持劳动者的平等地位,主张同工同酬,强调商业中的责任与义务,坚信唯有生命是财富。这生命,包括其所有爱的能力、欢喜的能力和赞美的能力。他认为,养育最大数量的高贵而幸福之人的国家,才是最富有的;最大程度地完善自己生命之职责的人,才是最富有的。在罗斯金这里,关于这些事情的每一个问题,最终都归到了正义这个重大的问题当中。

《知识本性与怀疑论问题》

阳建国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12月

知识论的主要目标就是弄清楚我们究竟能知道些什么。彻底怀疑论者凭借一些颇具直觉合理性的论证给出了完全否定的回答,即我们不具备任何知识。如果要表明我们确实具有知识,我们就必须直面怀疑论。回应怀疑论的一种方式是通过分析知识的概念,说明知识的本性,以此揭示怀疑论论证的荒谬所在。本书在重新审视怀疑论论证结构的基础上,批判性评介从知识本性视角来克服怀疑论问题的各种尝试,并为某种基于安全论的新摩尔主义提供辩护。

《周易十讲》

孙劲松 口述,湖北人民出版社,2025年1月

《周易》作为群经之首,在以阴阳、八卦等基本范畴阐释宇宙万物变化的同时,“推天道以明人事”,详细论述君子在修身齐家治国过程中处理具体问题、进德修业的方法。本书由孙劲松教授为武汉大学国学班开授“《周易》导读”课程的讲稿整理而成,以程颐注《周易程氏传》为主要参考材料,讲述《周易》的基本概念和卜筮原理,并选取乾、坤、屯、蒙、泰、否、颐、咸八个卦进行详细讲解,轻卜筮而重哲理,将儒家易学或说经学之《易》与术数之《易》区分开,发挥义理易学之精义,阐述其中所蕴含的格物致知之理、修齐治平之道,有助于读者了解《周易》中蕴含的传统智慧,从而在认知和思维方面获得启迪,对为人处世均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当代自由意志导论》(A Contemporary Introduction to Free Will

[美]罗伯特·凯恩 著,徐向东 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学问,2025年2月

是谁主导我们的选择?谁为我们的行为负责?我们是自由的人,还是被操纵的人偶?这是一本适合所有人阅读的自由意志导论,它向我们介绍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激烈争论,展现了关于自由意志的智慧交锋。全书围绕自由意志和决定论是否相容这一问题,通过展现两种不同立场的辩证角逐,详述了当代有关自由意志的争论以及各家学者的主要观点。作者通过弥尔顿《失乐园》、赫胥黎《美丽新世界》等经典文学作品,以及选择入职哪家公司、帮助别人还是按时参加重要会议等现实生活案例,来引入和阐述自由意志问题,使得这本书通俗易懂,让读者能够尽情感受智慧火花的碰撞,享受头脑风暴的乐趣。

《万民法 公共理性概念再探》(The Law of Peoples With "The Idea of Public Reason Revisited"

[美]约翰·罗尔斯 著,陈肖生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守望者,2025年3月

面对全球性的战争、饥荒、贫困和不正义侵害,罗尔斯在《万民法》中突破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现实主义,以人民这个道德概念而非传统国家为关注点,通过契约主义程序把自由主义的域内正义原则扩展至全球万民社会,并制定了作为人民间彼此相处及全球公共讨论的公共准则的万民法八原则。通过这些理论努力,罗尔斯把一个具有现实可能性的正义、和平的人类世界的图景揭示给人们。这本书是继康德《永久和平论》以来对世界和平秩序如何可能的最重要哲学论著,激发的讨论延续至今,包括中文哲学界关于“新天下观”的讨论。

《控制论与科学方法论》

金观涛 [美]华国凡 著,广东人民出版社·万有引力,2025年3月

《控制论与科学方法论》是金观涛与华国凡合著的一部跨学科作品。本书以控制论为核心,融合系统论、信息论等多学科知识,深入探讨了科学方法论的相关内容。全书通过大量生动的中外经典实例,详细阐述了控制、反馈、信息、思维、系统、黑箱等关键概念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该书为读者提供了全新的思维视角,启发读者用正确可行的科学观指导并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