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 > 正文

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工作,权威解读来了!

  • 国际
  • 2025-02-24 18:52:03
  • 22

记者 辛圆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周一下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财办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中央财办副主任、中央农副主任祝卫东介绍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有关情况。

  以下是本次会议要点摘编

  一号文件总体框架可以概括为“两持续、四着力”

  韩文秀表示,一号文件在稳定“三农”工作部署总体格局基础上,将深化改革贯穿全篇,总体框架可以概括为“两持续、四着力”。

  他表示,“两持续”,就是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这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底线任务,必须始终守住守牢,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四着力”,就是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着力推进乡村建设、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着力健全要素保障和优化配置体制机制。这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任务,必须结合实际细化实化,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坚持久久为功,进一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活力。

  帮扶政策不会“急刹车”

  韩文秀表示,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绝不仅仅是今年的年度性任务,过渡期之后也必须长久、永久地守住守牢。

  “这里可以明确告诉大家,过渡期结束之后,帮扶政策不会 ‘急刹车’,而是要分类加以完善,建立健全常态化帮扶的制度机制。党中央对接续帮扶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的总要求、大方向是明确的。”韩文秀表示。

  他提到,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统筹建立农村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和低收入人口、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当前我们正在组织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进行总体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之上,对各项帮扶政策分类优化完善。

  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

  祝卫东表示,现在绝大多数农村基础设施“硬件”有了明显改善,差距更突出表现在公共服务“软件”上。中央一号文件针对农民群众上学看病、养老抚幼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积极回应民生关切。教育方面,重点是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办好寄宿制学校和必要的小规模学校。文件特别强调,全面加强农村学生营养餐管理,确保食品安全和资金规范使用。

  他表示,医疗方面,重点是推动医疗卫生人员和服务下沉,办好中心乡镇卫生院,让农民看病就医更加便利。对于那些连续参保基本医保和当年零报销的农村居民,通过提高次年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来给予一定激励,让参保的农民得到实惠。养老方面,重点是针对农村老龄化加剧的趋势,聚焦农村养老的痛点,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解决农民养老方面的后顾之忧。

  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建设模式

  祝卫东表示,当前,我国城镇化仍在快速发展,乡村人口持续减少,村庄格局加速演变,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1985年至今的40年里,我国自然村数量减少约150万个,行政村数量减少近50万个。乡村建设不能平均用力。

  文件强调,要顺应人口变化趋势,合理确定村庄建设重点和优先序,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建设模式。祝卫东称,要强化规划引领,有规划乡村建设才有章法,避免乱建违建,但这不是说让村村都去编规划,有需要的就编,没有需要的可以不编,在县乡国土空间规划管控引导或者出台通则式管理规定,让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今年将扩大产粮大县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实施范围

  祝卫东表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价格方面,落实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在河南、江苏、黑龙江、安徽四省启动稻谷托市收购,加大小麦、玉米收储力度,促进大豆销售和加工转化,稳定市场价格,防止出现卖粮难。补贴方面,继续稳定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政策,鼓励地方开展粮油种植专项贷款贴息试点。保险方面,降低产粮大县农业保险县级保费补贴承担比例,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加快从防范自然风险向防范市场风险拓展。

  祝卫东海表示,围绕调动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今年将扩大产粮大县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实施范围,启动实施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通过“受益”省份出资、“贡献”省份获得补偿的方式,拿出更多的“真金白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和产粮大县支持。

  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和预期引导

  祝卫东表示,着力促进产销衔接。打通市场需求“最后一公里”,破除产销堵点卡点,着力稳预期、稳价格、稳市场。比如,针对奶牛养殖亏损问题,明确要求落实灭菌乳国家标准,促进鲜奶消费,支持以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为主体的奶业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促进生鲜乳就地加工转化。同时,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和预期引导,加强产能监测和调控,促进产业平稳发展。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