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 > 正文

光伏龙头企业减产力度进一步加码!效果如何?

  • 职场
  • 2025-01-20 08:46:03
  • 27

光伏龙头企业减产力度进一步加码!效果如何?

  期货日报

  在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中,光伏产业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发展迅速。然而,2024年以来,随着产能结构性失衡和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大部分光伏企业亏损严重。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降本增效成为所有光伏企业的“必答题”。多晶硅期货与期权的上市,为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当前,期货市场带来的超级利好正在酝酿,2025年,光伏行业还有哪些机遇?为提高广大投资者对多晶硅品种的了解,提升相关产业人士对衍生工具的认知,在广州期货交易所(下称广期所)、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下称硅业分会)等单位的特别支持下,期货日报社于2025年1月2日、3日、6日、7日,开展了以“产融共进,‘晶’准赋能”为主题的广期所多晶硅期货和期权专项交流会系列线上直播活动,携手助力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产业链减产挺价初见成效

  期货日报记者留意到,自2024年5月起,硅料价格一路下探。在此背景下,多家行业龙头企业纷纷带头减产。以大全能源为例,从2024年第三季度开始,该企业采取分阶段的方式,灵活调整生产装置的运行负荷,以适应市场变化及企业内部运营需求。无独有偶,作为硅料行业领军企业之一,协鑫科技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自2024年5月起,主动降低了稼动率,对徐州和乐山基地进行了夏季的定期检修,并对包头和呼和浩特基地实施了部分降本提质的技术改造。

  临近2024年年底,龙头企业减产力度进一步加码。2024年12月24日,通威股份官微公告,因光伏产业行情处于底部调整阶段,将安排云南通威高纯晶硅有限公司、四川永祥多晶硅有限公司、四川永祥新能源有限公司、四川永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高纯晶硅生产公司,阶段性有序地减产控产。据了解,永祥股份高纯晶硅产能超90万吨,分布在川、滇、内蒙古三地,在规模、成本、技术、市场等多方面领先,连续多年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一。同日,大全能源官微也发布公告,称公司将逐步启动新疆及内蒙古生产基地高纯多晶硅产线的阶段性检修,对部分产线减产控产。

  目前来看,龙头企业减产挺价已初见成效。近期,多晶硅环节释放出多重积极信号,价格迎来了久违的小幅上涨。据硅业分会的数据,截至1月15日当周,多晶硅成交价格小幅上涨。其中,N型复投料成交价格区间为39000~45000元/吨,成交均价为417000元/吨,环比上涨0.48%;N型颗粒硅成交价格区间为38000~41000元/吨,成交均价为39000元/吨,环比上涨0.52%;P型多晶硅成交价区间为32000~36000元/吨,成交均价为34000元/吨,环比上涨0.89%。

  对于多晶硅成交价格出现小幅上涨的原因,硅业分会分析称,是多晶硅产出下降及企业有意识地降低出货量的双重影响。目前,多晶硅企业对外报价抬高,实际成交价格随之缓慢抬升。由于现阶段硅料企业自身库存压力较小,在降负荷生产后企业销售压力得到了极大程度的缓解,希望可以通过减少出货的方式逐步减少下游原料库存,并将多晶硅行业价格修复到合理水平。

  事实上,在期货日报日前开展的以“产融共进,‘晶’准赋能”为主题的广期所多晶硅期货和期权专项交流会系列线上直播活动中,多位直播嘉宾就对影响多晶硅价格走势的核心因素给出了答案。

  据了解,多晶硅价格走势也取决于自身行业景气度水平。21世纪以来,光伏行业经历了三轮周期调整,分别发生在2009年前后、2013年前后以及2018年前后,本次行业波动算是第四轮周期调整。不过,2024年以来,随着产能结构性失衡和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大部分光伏企业亏损严重。本次行业波动造成的亏损规模远超以往三轮周期调整。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121家上市光伏企业中39家净利润亏损;各环节价格相较2023年高点下降60%~80%,2024年下半年多数环节亏损运行。此外,2024年前三季度,制造端产值下降超过44.7%,超过5700亿元,超过2012年光伏全行业全年销售额的两倍。

  从成本角度来看,目前多晶硅价格也已经贴近现金成本线。据国泰君安期货高级分析师张航介绍,当前行业平均现金成本在40000~41000元/吨。各企业成本差异主要来自电价水平、电耗、硅耗能力以及运营成本等。其中,一线企业凭借着低廉电价、低运营成本等优势,位于成本曲线的最底部,二线企业则在电耗能力及电价方面存在一定劣势,新进入企业受制于技术工艺、产品品质等原因处于成本线偏高区间。

  记者在直播中了解到,国内龙头企业减产挺价之所以行之有效,很大原因在于,当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国、消费国、出口国。据统计,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多晶硅产能达289.3万吨,占全球的比重达95%;我国硅片产能达到914.2GW,占全球的比重达96%。“正因如此,多晶硅成为国内定价品种。”张航表示,与工业硅类似,国内供需层面的变化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多晶硅的价格。

  此外,从产业企业特征来看,多晶硅行业集中度较高,CR5(行业内排名前五的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接近70%。具体来看,2018—2021年,伴随光伏补贴政策逐步退坡,多晶硅在产企业数量由17家减少至11家,行业CR5提升至65%。2021—2023年,伴随多晶硅行业利润持续扩张,新进入企业陆续投产,在产产能亦大幅扩张,企业数量由11家增至20家,行业CR5则继续抬升至71%。张航认为,从目前来看,多晶硅企业的行业集中度仍偏高,因此,部分头部企业的行为,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价格的短期波动。

  宏观政策或成光伏产业“风向标”

  作为光伏产业的重要环节,多晶硅何时能恢复供需平衡一直备受期待,在行业自律即龙头企业带动减产的加持下,多晶硅的月度供需关系能否迎来改善,也受到市场各方的关注。

  据硅业分会数据显示,2024年12月,多晶硅当月累计供需平衡增量约0.16万吨;截至2024年12月底,多晶硅库存累计约40万吨,该月几乎无库存增量,预计多晶硅供需平衡即将到达拐点。此外,根据上下游企业2025年1月的排产情况,多晶硅排产仍有下调预期,供应量有望回落至9.8万吨左右,而硅片方面对多晶硅直接需求小幅提升至10.1万吨左右,月度供需关系有望反转,多晶硅即将从“累库状态”进入“去库状态”。

  但整体来看,多晶硅行业供给仍远大于需求。据张航测算,2025年,多晶硅整体仍处于供过于求态势。其中,多晶硅的供应量约为159.89万吨,多晶硅的需求量约为133.34万吨,整体供给仍大于需求26.55万吨。

  从价格走势来看,业内人士认为,尽管多晶硅价格有望小幅反弹,但在缺乏更强利多因素刺激的情况下,上方空间也不大,存在结构性供需错配行情。

  “2023年以来,市场就已经步入了阶段性供需过剩的阶段,2024年虽然供给有所减少,但由于需求下滑幅度更快,整体供需双弱致使行业仍难以有效出清。”张航认为,整体来看,2025年多晶硅价格将在1月企稳,自2月起具备上涨驱动,但5月、6月丰水期来临前后,又将持续承压下行,2025年全年价格呈现“先扬后抑”走势。此外,多晶硅行业的高库存压力,亦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价格的上方空间。

  “在当前多晶硅上下游环节均处于下行周期的情况下,主材中下游产能扩张/收缩会对多晶硅价格带来支撑/拖累作用。比如,上下游产能同时处在扩张周期,多晶硅往往更加强势,反之亦然。”中信建投期货光伏首席分析师王彦青认为,在需求增速下滑相对确定时,供给侧改革将是决定价格的主要因素,考虑到目前利好政策频出以及企业开展自律行动,预计光伏行业将呈现出“多晶硅成长+主材中下游出清”的组合,尽管多晶硅价格有望小幅反弹,但上方空间不高。

  据王彦青介绍,本次光伏行业的低谷周期具有四方面特征:一是本次周期底部同时面临海外贸易壁垒加深、国内产业政策等多重因素扰动,外部环境错综复杂。二是阶段性供需错配加剧,同质化竞争与需求侧走弱限制内部增长动能。三是产业量价齐跌,跌幅大于前几轮下行周期。目前多晶硅开工率由2023年2月的88%降至37%。多晶硅价格从2022年11月的303000元/吨跌至39000元/吨,跌幅达87.13%。四是近年来我国光伏产值不断上升,已成为部分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本轮产能出清难度较大、速度较慢。

  浙商期货新能源项目部部长陆诗元也认为,在当前明显供过于求的格局下,即使通过行业自律大幅减产,在缺乏更强利多因素刺激的情况下,多晶硅价格大概率维持“L”形底部震荡趋势。“在没有行业政策预期的情况下,现金流将成为决定企业生存的关键因素。不过,产业政策虽然不可能短期内直接改变现有的供需格局,但产业链各环节的估值水平却决定了某一时段有限的利润将在哪一个环节体现。”陆诗元认为,宏观因素的变化也将成为多晶硅市场未来的主要驱动力,厘清不同宏观因素的传导机制对把握市场走势至关重要。在这个过程中,产能集中度、新旧产能情况以及一体化程度都是需要密切关注的重要指标。

  事实上,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光伏产业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在“双碳”目标的引导下,各项光伏产业支持性政策频出。

  从宏观层面来看,弘则研究光伏分析师刘艺羡表示,政策是光伏产业的“风向标”。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正在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同时深刻影响行业发展格局。比如,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的《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布局方案》,到2030年,规划建设风光基地总装机约4.55亿千瓦。其中“十四五”和“十五五”时期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总装机约200GW和255GW。刘艺羡认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成为国家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将加速光伏等新能源成为我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宏观政策也是调节光伏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刘艺羡认为,在当前光伏行业高增长后,面临供过于求的情况,通过宏观政策的调控,限制产能也是行业走出困境的一解。比如,《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修订版于2024年11月15日发布,对新建项目的准入门槛有所提高。新建项目标准大幅提高,既明确了对新建产能严格限制的态度,也希望通过更低的能耗指标逐步拉开先进产能与落后产能之间的差距。

  电力作为多晶硅的重要生产成本之一,电力改革政策对晶硅光伏产业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回顾过去几十年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趋势,陆诗元介绍,针对新能源生产成本过高带来的矛盾,已经通过补贴支持产业链初期发展而解决,随着技术进步,成本大幅下降。此外,针对新能源产业链不完备带来的矛盾,也已经通过市场化机制,加大“卡脖子”环节的资本投入,解决了产业链各环节错配问题。展望未来,陆诗元表示,新能源产业可能还面临下游产业链不健全带来的矛盾,可以通过完善碳市场去发现电力的环境价值,加大力度开发新能源下游应用场景,通过与传统能源直接竞争的方式解决。

  多晶硅期货助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

  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降本增效成为所有光伏企业的“必答题”。而多晶硅期货与期权的上市,为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2024年12月26日、27日,多晶硅期货和期权相继在广期所挂牌上市。张航认为,多晶硅期货的上市,不仅有助于提升多晶硅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还有助于推动光伏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体看来,一是市场参与主体或增加,定价机制将生变。一方面,新型贸易商比如期现商会逐步入场,从而对长期以来的产业上下游直发与长协形式构成冲击。另一方面,从盘面交易角度,产业外资金如私募、券商类资金也会入场,对多晶硅价格的影响亦会增加。二是产业新增采销渠道。张航认为,多晶硅期货上市,对上游相当于拓宽了销售渠道,对下游亦增加了采购的选项。三是期货价格能更好反映资本市场对光伏行业的感知。张航认为,多晶硅期货上市后,市场对多晶硅品种的定价将会代表资金对光伏行业的感知力度。从光伏整条产业链的属性来看,多晶硅下游的供给弹性相比多晶硅而言更高,在当前供过于求格局下难以获得更多的议价权,实际上光伏价格核心的锚点在于多晶硅。

  对光伏企业而言,运用期货期权工具进行风险管理也至关重要。广发期货分析师纪元菲表示,产业企业合理使用期货工具,不仅能帮助企业处理风险敞口、优化业务结构。还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一方面,企业可对常规库存外敞口做风险评估,借助期货市场对冲价格风险,管理风险敞口,保障经营利润;另一方面,期货在价格发现上的功能,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定价信息,为采购、销售和库存管理的优化提供支撑。此外,利用期货工具的杠杆性,提高企业资金流动性,缓解资金周转压力,提高资金营运效率。

  谈及对期货赋能现货企业的理解,在建发能化集团期货负责人廖潇涵看来,期货赋能主要满足或解决“赋能风控、赋能采销/生产、赋能服务”等3个主要场景的需求和痛点。具体来看,大宗商品价格风险和履约风险可以通过期货对冲、期权保护的方式解决;面对采购中“涨价不能买”“远期不敢买”“低价不好买”,销售中“跌价不能卖”“远期不敢卖”“高价不好卖”以及生产环节中“远期利润不能锁”等情况,可以运用卖期保值、买期保值以及结构锁定等方案来解决;此外,针对产业客户存在保价、展期、增利的需求,可以通过期货锁价、基差点价或含权贸易等方式来实现。

  廖潇涵认为,想实现“晶”准赋能,产业企业要兼顾业务、风控和研究等三大框架。具体来看,业务负责对接资金、物流、资源、渠道等现货相关需求,风控负责在产业服务场景中对接合规尺度需求,同时能够将不同行业的模式进行共享,满足客户风险敞口管理的需要,研究负责在产业服务场景中对接研究及策略需求,三大架构协同促进期货赋能。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多晶硅期货与期权的上市,为光伏企业提供了全新的风险管理工具和市场机遇。面对产能结构性失衡和行业价格战的严峻挑战,光伏企业应积极运用期货期权工具进行风险管理,平稳度过行业低谷期,才能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光伏企业应积极拥抱期货市场

  光伏行业是一个强周期行业,一直存在着“短缺是暂时现象,过剩才是常态”的观点。从历史情况来看,光伏行业经历过2008年金融风暴、2012年光伏双反、2018年“5·31”政策调整等三次危机,目前这一轮周期调整也被业内视为第四次危机。与过往不同,这次危机主要起源于行业内部,而非外部因素。整体而言,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和市场需求都很好,“双碳”目标的确定使市场发展明确,技术百花齐放打破了昔日被“卡脖子”的局面,但是无序“内卷”导致行业出现了严重的供需错配,其造成的亏损规模远超此前的三次危机。

  从周期的角度来看,目前多晶硅行业正从出清转向成长阶段,但真正的价格拐点仍未到来。2023年以来,市场就已经步入了阶段性供需过剩的阶段,2024年虽然供给有所减少,但由于需求下滑幅度更快,整体供需双弱致使行业仍难以有效出清。站在当下时间点,考虑到多数硅料厂签署行业自律协议,且此协议自2025年年初开始执行,因此2025年硅料供给端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自律协议的约束,缓解当前供需错配的局面。不过,多晶硅行业的高库存压力亦会限制价格的上方空间,预计起码2026年左右,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拐点。

  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的功能,能够综合反映未来市场对供需关系、库存变化以及政策影响的预期。在当前严峻的“内卷外延”形势之下,行业企业也应该积极拥抱期货市场。

  从多晶硅期货上市交易情况来看,成交非常活跃,市场各方面也积极关注,也体现了市场对多晶硅期货的关注和认可。从价格走势来看,上市以来,多晶硅期货价格走势基本呈现震荡上涨走势,价格运行区间为42000~45000元/吨。可以说,运行区间也与多晶硅基本面情况相契合。

  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的人士认为,目前多晶硅排产维持低位,下游需求相对稳定,供需边际矛盾较为有限,短期价格运行趋势企稳为主。据硅业分会的数据,上周,N型复投料成交均价为41700元/吨。从盘面数据来看,多晶硅主力PS2506合约收盘价为44940元/吨,考虑到交割成本和上市首个合约为PS2506合约所蕴含的时间价值,当前,多晶硅期货市场实际价格较现货价格略升水3000元/吨左右的情况,基本合理。相信随着多晶硅期货市场运行不断成熟,多晶硅期货将有效发挥价格发现功能,帮助光伏行业建立更加透明、公允、有效的价格体系,从而引导光伏产业合理规划布局,防范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供需错配风险。

  更为重要的是,广期所上市的多晶硅期货和期权是全球市场上首个半导体和光伏领域的期货品种,我国作为全球多晶硅的主要进口国和消费国。多晶硅期货将有助于输出价格基准,形成反映我国产业体量的多晶硅国际贸易的“中国价格”,为“走出去”的光伏企业提供稳定的价格预期和风险对冲支持,增强我国光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