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 > 正文

2024年IPO市场“寒冰”洞察:“终止”数量创新高 五大行业成“重灾区” 创业板2023年受理项目超八成已终止

  • 创业
  • 2024-12-24 08:24:02
  • 58

  每经记者 王琳    每经编辑 张海妮    

  2024年的IPO市场究竟有多冷?透过“终止”二字,进而摸索背后的细枝末节,或许能“窥一斑而知全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了2024年(截至12月19日,下同)IPO公司的终止情况——终止(撤回)、终止注册、终止审查等,梳理繁杂的数据,希望洞察IPO发审大环境。

  据记者统计,A股市场在2024年共有430家公司终止IPO申请,数量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创业板占比35.12%。而创业板2023年受理的IPO项目中,超过八成已终止。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9日,从年内券商保荐项目撤回率来看,国金证券以67.50%排名最前。事实上,其保荐的其余多个在审项目目前进展也并不顺利。

  从终止IPO企业的行业分布来看,生物医药、半导体、汽车、光伏、动力电池等是“重灾区”。例如,来自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的公司就占了终止IPO企业数的一成以上。

  赴港IPO和被A股上市公司并购成为一些已终止IPO企业的重要出路。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2024年终止IPO的430家公司中,至少有5家公司已递表港股IPO,1家表态拟赴港股IPO;至少有6家公司(曾)被A股上市公司计划收购。

  不过,在监管层定调对已撤回IPO项目“一查到底”的背景下,年内有26个已终止IPO项目的发行人及其中介机构被交易所处罚或监管警示,其中涉及2024年终止IPO项目的有12个。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2024年A股市场终止IPO的企业数量已达430家,不仅远高于2023年全年的245家,也创出历史新高。这430家终止IPO企业中,来自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上证主板和深证主板市场的数量分别为151家、74家、75家、76家和54家。也就是说,创业板终止IPO企业数占到了整体的35.12%。

  记者注意到,创业板在2023年共受理了113家IPO公司,其中有94家已主动撤回IPO申请,占比高达83.19%。而在2024年,创业板尚未新增受理IPO企业。

  Wind数据显示,从终止IPO企业的保荐机构分布来看,中信证券、中信建投、海通证券、中金公司、国金证券、民生证券、华泰联合证券所保荐的企业数较多(如果两家券商联合保荐,则两家券商各算一个项目),分别有53家、37家、30家、28家、27家、27家和23家,其中国金证券的IPO保荐项目撤回率最高,达到67.50%。

2024年IPO市场“寒冰”洞察:“终止”数量创新高  五大行业成“重灾区” 创业板2023年受理项目超八成已终止

  事实上,国金证券保荐的其余多个在审IPO项目进展也并不顺利。Wind数据显示,国金证券目前还有10个在审IPO项目,其中,于2021年6月获受理、在2022年10月提交注册的沃文特目前仍处于中止审查状态;在2023年12月1日提交注册的高泰电子目前仍无下文;分别在2023年9月份和11月份过会的烨隆股份、云汉芯城也均暂未提交注册。

  从终止IPO企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分布来看,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和中汇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服务的企业数较多,分别为82家、63家、61家、34家、28家、25家和21家。

2024年IPO市场“寒冰”洞察:“终止”数量创新高  五大行业成“重灾区” 创业板2023年受理项目超八成已终止

  从终止IPO企业的地区分布来看,江苏、广东、浙江、上海、北京、山东、四川、安徽、湖南、河南排名靠前,分别有75家、71家、60家、39家、34家、27家、21家、17家、13家和10家。

2024年IPO市场“寒冰”洞察:“终止”数量创新高  五大行业成“重灾区” 创业板2023年受理项目超八成已终止

  从终止IPO企业的行业分布来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最多,有74家。其次是来自专用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以及医药制造业的公司,分别有57家、43家、36家、22家、21家和21家。

2024年IPO市场“寒冰”洞察:“终止”数量创新高  五大行业成“重灾区” 创业板2023年受理项目超八成已终止

  具体来看,记者注意到,在近年来的一些热点领域,如半导体、光伏、动力电池、生物医药领域等,IPO终止数均较多。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作为IPO公司重要来源的生物医药、医疗器械领域,在2024年至少有49家公司终止了IPO,这一数据占据了整体终止IPO企业数的11.40%,包括延安医药、世和基因、卓谊生物等。

2024年IPO市场“寒冰”洞察:“终止”数量创新高  五大行业成“重灾区” 创业板2023年受理项目超八成已终止

  至少有30家半导体产业链公司在2024年终止IPO,这些公司包括兴洋科技、丘钛微、晶亦精微等。

2024年IPO市场“寒冰”洞察:“终止”数量创新高  五大行业成“重灾区” 创业板2023年受理项目超八成已终止

  与此同时,至少有22家汽车产业链公司在2024年终止IPO,这些公司包括埃维股份、龙创设计、浙江雅虎等。

2024年IPO市场“寒冰”洞察:“终止”数量创新高  五大行业成“重灾区” 创业板2023年受理项目超八成已终止

  与此同时,至少11家动力电池领域公司终止IPO,这包括格林司通、昆仑新材等。

2024年IPO市场“寒冰”洞察:“终止”数量创新高  五大行业成“重灾区” 创业板2023年受理项目超八成已终止

  此外,还有至少9家光伏产业链的公司在2024年终止IPO,包括兴洋科技、公元新能等。

2024年IPO市场“寒冰”洞察:“终止”数量创新高  五大行业成“重灾区” 创业板2023年受理项目超八成已终止

  某券商保荐代表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生物医药、半导体等行业IPO公司终止数较多,说明这些行业有些企业其实成长性可能并不好。“很多行业都比较卷,所以业绩持续性并不强。”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430家终止IPO申请的公司中,有66家公司在终止前已经过会,而这66家已过会企业中,来自创业板的有59家,占比近九成。

  上述66家已过会IPO企业中,有5家公司的过会时间还要追溯至2021年,分别是一通密封、晶奇网络、旷视科技、华卓精科和海诺尔。

  除了一些过会时间较早的公司终止IPO申请外,也有企业在首发过会后不久就终止了IPO申请。例如,中润光能在2023年12月15日过会,但在2024年6月28日即撤回了IPO,中间间隔约半年时间;晶亦精微在2024年2月5日过会,随后在2024年7月2日终止审核,间隔不到5个月。

  上述过会后撤回IPO申请的企业中,又有10家是在提交注册后终止的,包括一通密封、晶奇网络、旷视科技、菲鹏生物、达科为、微策生物、丘钛微、睿联技术、用友金融和三晶股份。

2024年IPO市场“寒冰”洞察:“终止”数量创新高  五大行业成“重灾区” 创业板2023年受理项目超八成已终止

  “现在相当于在用新的标准对以前的过会公司做一个排查,不太符合(条件)的公司估计都会撤掉。”对于过会企业终止IPO申请现象有所增多的原因,前述保荐代表人此前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记者注意到,在2024年之前已经过会,但目前仍未提交注册的IPO公司有18家,包括来自创业板的中集天达、博华科技、矽电股份、浙江华远、云汉芯城、多彩新媒、渡远户外、长城搅拌、建发致新、太力科技、新恒汇、艾芬达、明美新能、广东建科和同宇新材,以及来自深证主板的湖南兵器、烨隆股份和华电新能。

  在2024年之前已经提交注册,但目前仍未有注册结果的IPO公司有9家,包括泰禾股份、通力股份、古麒绒材、飞宇科技、扬德环能、必贝特、屹唐股份、高泰电子和北京通美。其中,屹唐股份、北京通美的提交注册时间分别还要追溯至2021年9月和2022年8月。

  IPO企业终止后出路何在?

  港股及海外市场是A股终止IPO申请企业的重要去向。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上述在2024年终止的430家IPO公司中,至少有5家公司随后递表港股,包括轩竹生物、毛戈平、长风药业、香江电器和双登股份。此外,歌尔微在今年5月份终止IPO后,歌尔股份(002241.SZ)后续宣布拟分拆歌尔微至港交所上市。

  尤其是在A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受到强政策激励的背景下,已终止IPO企业通过被上市公司收购,进而曲线登陆资本市场,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例如,在2024年A股并购市场火热的半导体领域,奥拉股份和尚阳通分别拟被双成药业(002693.SZ)和友阿股份(002277.SZ)收购;在今年9月终止IPO的开科唯识拟被ST金一(维权)(002721.SZ)收购,在本月初刚刚终止IPO的筠诚和瑞拟被温氏股份(300498.SZ)收购,在今年6月终止IPO的欣诺通信拟被高凌信息(688175.SH)收购,亚通精工(603190.SH)原本拟收购在今年4月终止IPO的兴业汽配,不过随后该收购已终止。

2024年IPO市场“寒冰”洞察:“终止”数量创新高  五大行业成“重灾区” 创业板2023年受理项目超八成已终止

  联储证券总裁助理、并购业务部负责人尹中余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IPO终止后,有些公司存在较大的股份回购压力,那就只有赴港IPO或者被上市公司收购“二选一”,而且这样的现象后续可能会更多出现。

  面对近两年IPO撤回数量大增的情况,监管层自去年以来便频频表态,放话“IPO项目不能一撤了之”。今年3月份,证监会正式发布并实施修订后的《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强调IPO“申报即担责”,规定在检查过程中对撤回上市申请的企业“一查到底”,撤回上市申请不影响检查工作实施,也不影响依法依规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并增加了不提前告知直接开展检查的机制。

  今年涉及IPO撤回被处罚的案例数量也大幅增加。据记者统计,京沪深三大交易所在2024年针对29个IPO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对发行人及其中介机构和相关人员进行了监管警示或者处罚,其中有26家已终止IPO,包括在2022年终止的思尔芯,在2023年终止的福特科、中兴新材、朗坤智慧、星星冷链、荣盛生物、恒业微晶、皓吉达、幺麻子、方大智源、晶宇环境、沃得农机、芯德科技、芯天下共13个IPO项目,以及在2024年终止的科利德、格蓝若、恒达智控、明皜传感、轩凯生物、英虎机械、力玄运动、科瑞德、奥德装备、卓谊生物、博纳精密、富耐克12个IPO项目。另外,已经成功上市的碧兴物联(维权)(688671.SH)和紫晶存储,以及目前处于中止状态的海湾化学3个IPO项目的发行人及其中介机构和相关人员也受到了处理。

  交易所频频对IPO项目下发处罚或监管警示,会是一个阶段性的短期现象吗?“这很难说,对IPO严监管是一个长期趋势。”尹中余表示。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对撤回IPO项目“一查到底”也有效震慑了相关在审IPO项目,从而反过来导致更多IPO项目终止现象的出现。“这个是对整个行业的整顿,包括证监会系统的人员处理,以及各个中介机构的处理,主要还是整顿市场。”前述券商保荐代表人向记者表示。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211461430752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