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正文

全员营销抢风口 指数基金规模能“长多大”?

  • 生活
  • 2024-12-23 07:38:02
  • 121

专题:2024基金行业年终大盘点:谁将夺冠?ETF市场加速“吸金”

  指数基金的大发展,正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

  从证券时报记者多方采访来看,指数基金成为基金公司当前布局大热门,既有顺应市场趋势的原因,也有渠道机构“卖货”机制驱动等原因。以中证A500指数基金为例,公募高管被渠道机构“拉人头”,中证A500指数基金发行可谓是全员营销。

  往后看,未来指数基金的总规模会增长到什么程度?单一指数基金产品的规模又可以做到多大?这些现象引发业内关注和讨论。

  指数基金发展风潮来袭

  指数基金是指以跟踪指数为投资策略的基金产品,以指数成份股为投资对象,以追踪标的指数表现的基金产品。根据交易场所和跟踪指数方法差别,指数基金一般分为ETF、ETF联接基金、普通指数基金、指数增强基金以及ETF增强产品。

  在国内市场,指数基金早在十多年前就已面世,但直到近年才全面开花。特别是ETF、普通指数基金和指数增强基金,在2024年迎来迅猛发展。根据数据,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被动指数基金持有A股市值达3.16万亿元,超过主动权益基金2.89万亿元,是公募基金发展史上首次出现“被动超越主动”的现象。

  宏观数据所折射的是指数基金近两年迎来风口,成为基金公司、渠道乃至基民的“抢手货”,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证A500指数基金和沪深300指数基金。

  中证A500指数基金最早出现在今年9月底,由10家头部公募推出首批中证A500ETF。随后,第二和第三批中证A500ETF,以及非ETF指数产品持续上新。短短两个多月里,中证A500指数基金赛道涌入近60家公募。截至12月20日,近60家公募一共成立了96只中证A500指数基金(不同份额分开统计,下同),总规模达3262.23亿元。无论是产品数量还是规模增速,基金公司在中证A500指数上的布局,均为公募基金史上之最。

  从更长维度看,基金公司对指数基金的争抢态势在沪深300这一主流宽基的布局上表现得更为明显。根据统计,沪深300指数基金最早在2003年就已面世,但整体数量在2019年之后才出现快速扩容,2020年至2024年12月20日期间成立的沪深300指数基金数量高达121只,基本是过去18年成立的数量总和。

  截至12月20日,全市场开放式指数基金总数量为4382只,其中有1784只成立于2023年之后,占比超40%。其中,2024年以来成立的数量为1106只,占比超25%。也就是说,指数基金20多年累计的产品数量,有四分之一是在2024年这一年时间里成立的。

  渠道“卖货”机制驱动

  关于本轮指数基金大发展,市场称为“被升主降”。从证券时报记者多方采访来看,指数基金成为基金公司当前布局大热门,既有顺应市场趋势的原因,也有渠道机构“卖货”机制驱动等原因。

  一家中小公募高管对记者分析,近几年指数基金规模迅猛增长,特别是ETF,有相当部分来自于汇金、社保等大机构。这些机构此前大多是将资金委托给基金公司管理,近些年主动权益基金业绩不佳,这些机构逐渐倾向于亲自下场配置指数基金。当下基金公司加速布局指数基金,相当程度上是出于承接这方面资金需求考虑。

  此外,年内布局过中证A500指数基金的一家公募的品牌总监对记者表示,他所在公司之所以布局该基金,和银行渠道的鼓励有很大关系。“仅从我们公司来说,不是一定要发中证A500指数基金,但银行渠道能给予支持,我们难以拒绝,索性就顺势布局了。”该公募品牌总监称。

  “从银行角度讲,哪类基金受欢迎就卖哪类。银行找我们聊的时候,中证A500指数发行正火,渠道销量很可观,建议我们上报场外指数基金。”上述公募品牌总监还表示,基金业对指数基金发展趋势有基本共识,大公司基本包揽了ETF市场,小公司只能布局场外指数基金,银行是后者重要的销售渠道。中证A500指数基金销量可观,但依然存在赎旧买新问题,一些资金从别的产品上赎回,然后买入中证A500指数产品。这种方式短期内会带来销量,但长期不一定能持续。长期发展本质上是取决于指数的赚钱效应,如果指数亏损,资金热度可能会很快下降。

  一家头部公募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布局中证A500指数产品的基金公司,未来可能会达到80家。该公募高管对记者表示,近期他被好几个人拉去充户数了,“有券商的,也有银行的,认购10元甚至1元都可以”。从他观察来看,近期的中证A500指数基金发行可谓是全员营销。无论是基金公司还是渠道机构,不仅市场部员工,全公司员工也都要承担一定销售任务。该高管表示,“指数基金发行需要行情密切配合,和此前相比,近期行情有所降温。但各大基金公司仍在持续申报中证A500产品,后面能否发出来?持续营销能否做好?管理费能否覆盖成本?都是需要观察的。”

  指数基金规模能“长多大”?

  那么,随着指数基金规模持续扩张,完全复制跟踪同一指数的基金数量明显过多,市场是否需要这么多的指数基金?有基金研究人士发出了疑问。

  一串串数字反映出指数基金规模的急速膨胀。截至2024年12月22日,境内指数型产品规模达到4.9万亿元,较2023年底增加62%。其中ETF规模为3.74万亿元,较2023年底增加123%。资金流入方面,今年ETF获资金净流入超万亿元,其中宽基ETF净流入占比超90%。规模超千亿元的ETF数量达到6只,均为宽基ETF。

  有指数研究人士认为,随着近期中证A500指数基金的发售,国内宽基指数规模发展或已进入稳定期。具体产品来看,跟踪沪深300指数、中证A500指数、中证500指数、科创50指数、上证50指数和中证1000指数的基金规模分别为1.13万亿元、2450亿元、2069亿元、1945亿元、1838亿元和1406亿元。他举例道,在中证A500指数基金规模持续攀升的过程中,部分宽基指数基金规模出现下滑。

  在部分领域,指数基金的发展短暂呈现出“见顶”态势。数据显示,我国宽基ETF在股票ETF中的占比已达到64%,这甚至已高于美国市场的60%。上述指数研究人士认为,就单一指数基金产品来看,可能只有头部几家公司能够做大,进入规模流动性的良性循环,尾部产品的规模往往会逐渐萎缩,甚至迷你化。

  而对于单一指数基金产品的规模到底可以做到多大?市场上却有不同观点。指数基金只是试图复制指数的表现,基金经理日常工作首要考虑的是申赎对净值的冲击和影响。因此,指数基金的规模越大,申购赎回能够产生的冲击和影响就会越小。以美股为例,ETF规模最大的SPDR标普500指数ETF规模超过了5000亿美元,占标普500指数总市值的0.9%。而A股规模最大的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占沪深300指数总市值的比例为0.6%,对比美股,国内单一ETF规模的扩张或许仍有潜力。

  “不同类型基金,适宜规模也有所不同,整体上,货币基金和指数基金规模可以适当偏大些。”华南一位基金评价人士表示,过犹不及,无论哪种类型基金的规模,都要跟长线资金规模、指数发展趋势等因素结合起来。

  “一般观点认为,如果基金持有人来源足够多元分散,基金的流动性会更好,规模稍大些也不会影响正常运行,但这种观点并没有考虑到极端情况。实际上,监管对大规模基金市场影响的干预,是有过案例的,这些案例恰是出现在持有人结构和流动性都较好的货币基金上。从这点来说,对单只规模过大的指数基金,特别是ETF,可以考虑设定一个规模上限。”前述公募高管称。

  ETF有望迎来多样化发展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指数基金发展应该是全面的,不应扎堆在个别指数上。”前述公募高管对记者表示。

  尽管国内宽基指数规模发展或已进入稳定期,但国内策略指数基金占比较低,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上述指数研究人士对记者表示,宽基投资需求外溢效应下,围绕宽基指数的“宽基+Smart Beta”等衍生策略指数产品,可为投资者提供颗粒度更高的资产配置工具,未来发展空间较大。此外,国内科创创业领域指数仍有较大布局空间。

  在产品层面,沪上一位基金评价人士表示,公募基金可从投资标的和投资策略两个维度进行探索。在投资标的上,可开拓国内被动投资市场尚未充分开发的领域,如跨境资产、债券和商品等。在策略上,可通过开发新型指数或采用Smart Beta等策略,在传统指数框架中融入多元化因子,打造更为精细化和多样化的投资组合。

  据记者了解,近期债券ETF有望迎来扩容。广发基金、博时基金、大成基金、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南方基金、天弘基金和海富通基金等8家公司向证监会递交的相关债券ETF资料已于11月29日获接收。

  策略基金方面覆盖红利、价值、成长、低波、质量、动量等多种丰富类型,不过国内策略基金有三分之二为红利指数基金,其他类型基金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据记者了解,相关指数公司正在这方面着重补齐A系列相关策略指数体系,后续拟进一步丰富宽基相关策略指数体系。

  据记者了解,12月16日,国泰基金和华夏基金分别向证监会递交了富时中国A股自由现金流聚焦ETF、国证自由现金流ETF的申请材料。

  随着品类增多,国内ETF市场有望迎来多样化的ETF,这使得投资者能够更好地定制投资组合,满足特定需求和风险偏好。

有话要说...